更新时间:2022-11-02 23:01作者:佚名
谈论中国教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国民教育水平的文章。
里面引用了几个数据:我国总人口中只有7%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本科3.5%,大专3.5%。
看来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的。但与此同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很多年前,有人在喊“大学生到处走”的口号。
如今,普通人在互联网上拥有本科学位。如果你有高中毕业证书,你真的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细心的朋友大概会想到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中国教育水平如何?我需要具备哪些资格才能被视为“OK”?
第二,如果学历已经烂了,那么大专和本科就一文不值了吗?成人教育文凭更不值钱?
事实上,那些认可度比较低的文凭,以后会不会被彻底取消,不被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需要继续提高我的教育水平吗?
01
说到国民教育这个话题,不妨先比较一下国外。以色列是全国本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46%
大洋彼岸的对手,美国的全国本科率是多少?——42%,老邻居日本本科率更高,45%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中国目前的本科率是多少?答案是相当可悲的 3.5%
即使我们排除老年人和年轻人,只计算20-35岁的年轻人,我国的本科率也只有26%。你可能会说,上面列出的都是一些老牌发达国家中国大专相当于国外什么学历,我们和别人有差距。
那么让我们将它与我们的北方邻国俄罗斯进行比较。2014年,俄罗斯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4% 的 25 至 64 岁的俄罗斯人拥有大学学位。你感觉到这些数字的差距了吗?
即使我们把时间往后推几十年,等80后、90后的“大学生”步入老年,我国的平均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可能还有很大差距。
那么您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将如何调整政策,如何对待高等教育?
02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会想,“哦,老外真厉害,学历还这么高?” 但永远不要互相偏袒,因为这些老外的数据其实是严重“掺水”的。
因为你要知道,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制度是不一样的,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是不一样的。
先说一下开发过程吧。众所周知,我们当年实施的规划体系——不仅是经济,还有教育。毕竟,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多,国内人才也不多,大规模从事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国在扫盲和基础教育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是优中选优,严格衡量。50后、60后的大学生真的是被培养成学者,一萝卜一坑。
后来想法变了,因为我们发现,如果你培养100个精英去做事情,很可能各种错误都会出错。而如果你培养出1000名精英,你就保证了永远有100名精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竞争。
唯一的问题是,在比赛中被击败的900名精英不得不进入下一个级别再次比赛。这保证了顶尖人才充足,但同时也导致了各种“降维打击”。例如:名校硕士、博士毕业,到某地当中学教师。
二是国内外大学制度不同。我国的大学基本上以各类公立大学为主,外加一些民办职业院校。这种制度保证了高等教育的下限,但也导致教育资源不足。
你会看到,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成人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在尽可能地扩大教育资源的辐射。在国外中国大专相当于国外什么学历,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其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公立研究型大学、公立教育大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基本上,只有优秀的私立和公立研究型大学才能真正被视为大学。其余的,如培训学院和社区学院,被命名为大学。
很多人认为国内的三、大专、高职不配被称为“大学生”,但其实国外的各种山鸡大学都比国内松,不靠谱……
03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意义的。不要认为低质量的高等教育不是教育。无论你是即将面临高考、升职还是考研,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去参加考试。
如果你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不要觉得你不再需要学位。成人教育仍然是提高学位的主要途径。十多年前那种高校扩招不会再发生,但稳步扩招、提高学历质量的高等教育路线不会改变。
在祖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先进人才。你觉得你能抵挡住这种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变迁吗?
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教育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从3年到5年不等。你不认为当改变临到你时考虑你的教育为时已晚吗?
我们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预言家。但是在具体的事实和横向比较中,基于逻辑的推理是完全可以的。
随着国家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继续得到推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充当廉价工厂而变得发达和崛起。未来,中国必然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所以无论你现在的情况如何,请记住不要放弃你的教育。
内容来自:优桥里早F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