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4 15:59作者:佚名
“女儿,女儿,女儿……你的母亲快要死了,你在哪里?我们想知道,只要我们还活着,你是否还活着?” 这是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底村70多岁的村民曹兆刚,是刘玉红夫妇每天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原来,他们唯一的女儿去德国留学后,已经17年没有消息了。
曹兆刚的女儿叫曹倩,出生于1979年,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辽宁师范大学。 大三时,曹倩通过留学中介申请去德国留学。 加盟费为7万元,曹倩出国时大学尚未毕业。
女儿曹倩刚来德国读书时,偶尔会联系家人,但2003年非典那一年,曹兆刚就再也没有女儿的消息。 如今,17年过去了,两位老人坚信女儿就住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并希望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中再次见到女儿。
德国留学“从来不惹父母生气”的女儿失踪
“因为孩子比较好,我们没有太大压力,但沟通较少,不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曹兆刚回忆道。 曹倩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大连市第五十四中学(现旅顺中学)。 曹兆刚十分珍惜女儿的奖状,虽然已经褪色,但张张的奖状却印证了曹前当年的骄傲和荣耀:“1993年第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决赛奖状,1996年—— 1997年旅顺中学理五期中考试,并获得日语单科第一名的证书……”1998年,曹倩如愿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
大二那年大连出国留学,曹倩和父母商量出国留学的事情。 曹兆刚动用了全家的力量,向亲戚朋友借了钱。 最终,她通过中介机构筹集到了足够的7万元人民币,申请去德国留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曹潜眼里,出国留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见识。 而且,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国家学习和生活,也能体验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产。 2000年,曹兆刚怀着复杂的心情送女儿远赴异国他乡。 出国前,曹倩和家人的最后两张照片还珍藏在曹家的相册里:照片中,短发的女儿正紧紧地拥抱着父母,亲昵地依偎着,眼神里充满了对祖国的憧憬。未来。
曹兆刚回忆,“女儿刚来德国时,先在柏林学习了两年语言班,然后到明斯特预科班学习了一年文化课程,然后进入汉堡大学学习德语语言和文学。”
从2000年到2003年,曹倩一共给家人寄了两封信,老两口也给女儿回了信,但最令曹兆刚遗憾的是,“两封信”的地址已经丢失。 曹兆刚依稀记得第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曹倩在勤工助学期间打工,但老板压榨她,扣了她的工资,她向父母抱怨。 第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她除了修读本年级的课程外,还跨年级修读了高年级的课程。 曹倩最后一次与家人通电话是在2003年左右,非典时期。 说完之后,她就仿佛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父母眼中,曹倩是一个“从不惹父母生气”的非常懂事的孩子。 失联前并没有什么异常,因此曹兆刚夫妇坚决否认“抛弃父母”之说。
寻女十几年,寻女无果
十几年来,曹兆刚夫妇通过曹潜的亲戚、朋友、同学进行联系,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意见。
有人表示,他们从德国驻华使馆了解到,曹倩生活不错,但没有联系方式,外国法律也没有赡养父母的强制规定。 还有人说她加入了德国国籍,结婚了等等。
但曹兆刚夫妇认为,上述言论是安慰他放弃寻找女儿的话语。 “中国只承认一种国籍,如果她加入了外国籍,那么曹倩在中国的户籍信息应该被注销。但是,曹倩的户籍信息被注销是因为她没有更换二代身份证,所以我们猜测我们的女儿加入德国国籍的说法并不成立。”
2018年2月,曹兆刚因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死亡想申请政府补助。 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网上找到了驻德国汉堡总领馆的邮箱地址,再次发出求助信。 经总领馆工作人员查找,未能联系上曹谦。 使馆只找到了曹倩2005年在德国时使用的电话号码,但该电话号码已作废。 通知大连出国留学,否则国内公安部门将要求德国警方通过法律程序调查曹谦的情况。”
曹倩已经十多年失去联系,曹兆刚也丢失了女儿信件的地址,因此她没有听从总领事馆的建议在德国当地寻找她。
患癌症的夫妇与癌症作斗争,想知道女儿是否还活着
“我根本不敢去想这些事情,也不敢面对现实。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如果我女儿在这里,应该能看到。如果她关心父母,她就会来的。”有一天回来。”
但不幸的消息却接连传来。 曹兆刚夫妇先后患上癌症等疾病。 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夫妻俩寻找曹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上周,本报记者前往曹家地村采访时,了解到了这对夫妇的困境。 曹兆刚的妻子患有乳腺癌,满头白发。 另一方面,苦不堪言的妻子却要伺候樱桃园的自留地。
唯一的女儿一直杳无音信,这也成为了两位老人心中难以解开的结。 回忆起往事,曹兆刚泪流满面,哽咽道:“我对女儿的归来已经不抱希望了,只要知道她女儿是死是活就知道了。” 不然你眼睛都闭不上。”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 张锡明
“我女儿很懂事,从来不惹我们生气,失联前也没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