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3 09:00作者:佚名
指导
今年高考招生期间,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代表的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录取普遍下滑,其背后是房地产等土木工程行业的一次重大滑坡。财产。相反,行业的繁荣和系统的内热是西电大、师范学校、军警院校高涨热情的背后。显然,专业越来越成为考生和家长更加关注的关键因素,其背后是专业与行业的直接联系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但你学什么就一定要学什么?什么行业能拿到百日红利?
●●●
行业不景气,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相应下降
今年高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的总分仅为560分,比往年下降了约100分。不仅低于学校其他专业,甚至还不如很多211高校。同济大学理科全省最低分564分,全校最低分43252分。去年,同济大学在河南的转学分数线是667分,只有前1730名的考生才能被录取。
发生在高考报考人数最多的省份,多少有些让人震惊。
客观地讲,同济土木如此极端的下滑只是一个特殊原因的个案,但从今年全国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下滑是普遍现象。
除河南外,同济大学在河北、重庆、浙江、山东等地的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几乎是全校专业的倒数。
不仅是同济,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录取分数线(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山东,不仅同济下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招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录取名额也下降了近5000个,而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下降了1069个和2771个名额。.
土木工程专业没落的背后,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行业的低迷和滑坡。年中,以郑州为代表,爆发了大规模的断供断贷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同比下降28.9%。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平均销售额477.6亿元,同比下降46.2%。
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对就业的影响是明显而直接的。
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在国内也处于前列。对比2018年和2021年的就业质量报告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有31.05%的毕业生去了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而2021年只有16%,几乎减半。
建筑业下滑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今年的招生中。湖南大学近日公布了转专业名单。其中,土木工程学院调动98人,调动人数最多;调动次数为零,也是唯一一个零调动的部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位居全国前10名。很显然,土木工程是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转学的原因不是这个专业太弱,而是大家对未来不看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行业的兴衰、社会的发展对一个职业产生影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9年,由于2018年金融新政引发的金融行业动荡,在以“两财一贸”为代表的高考招生中,曾经辉煌一时的财经类院校也遇到了滑铁卢。同样在河南,当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下降了100多分,上才也下降了70多分。迄今为止,各地财经类院校的录取分数仍在缓慢下滑,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尤其是在专业选择面较大的理科生中,该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全线持续下滑。
外语外贸类高校理科专业录取线大幅下滑
同样遭受滑铁卢的,还有外语学院和专业。今年高考招生期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录取分数出现极度下滑,因此登上了热搜。比如205专业群从2021年排名最低的41461大幅下降到62243。206专业群排名最低从2021年的40762下降到63950。205专业群是语言,206专业群是计算机+经济学+其他社会科学。
广东是高考新省份,今年继续实行“专科+专业组”备案方式。广外两个专业群均要求物理为首选科目,大致相当于招理科生。也就是说,大量的理科生放弃了语言学习,而206专业群中虽然也有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理科生来说,显然是不愿意转学其他社科类专业的。 ,导致分数急剧下降。其他以历史题材为主的经济专业群体则有所波动,但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不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回顾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外等知名外语院校的理科录取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下滑。例如,上外在江西的理科学生录取线从2017年的3400多人下降到今年的7559人;在四川,下降了4000多;在陕西,今年已从 2,651 人下降到 7,559 人。今年下降到9400左右。但是,在10年前,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与排名前985的高校不相上下。
与理科相比,文科考生的下降幅度要小得多。比如河南的北外,近5年理科录取名额减少了13000多个,文科录取名额只有900多个。上海外国语大学,近三年来,理科下降了5000多个名额,文科只是小幅下降,还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避虚而重实。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外语专业短板凸显,尤其是对于高端人才来说,外语只是一种工具,核心还是一定的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尤其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长的投入,很多孩子的外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对于最优秀的那一类孩子来说,外语水平足以满足需要的工作,没有必要那么作为学习的专业,外语的竞争优势迅速下降。
此外,还有国际形势严峻、外贸行业不景气、出国留学等因素。据最新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仅向中国学生发放了3万份签证(F1),相比2019年的6万份下降了50%。
更重要的是,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劣势非常明显。理科生的选择更多,所以转专业比较“死板”的理工科,比如计算机专业。金融等专业。外语学院只是这一趋势的一个代表。
也就是说,衰落的不是外语类院校,而是人文社科类。对于很多原本处于中上层的高校来说,理科生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录取分数明显下降,甚至热门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类专业也是如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西部地区的两所电子科技大学的高烧。一个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个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这两所以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的院校录取分数线近年来持续走高。在这几年的招生中,985末的成电录取分数线一直高于同城老大哥四川大学,远高于很多985高校;而西北地区的211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其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多所985高校,计算机等部分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接近985名校。
比如在一向是老高考的江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在近七年里连年上升,排名从6637上升到4756,尤其是近五年,增长最快,几乎增加了2000个名额;2022年,4756所高校排名超越多所985高校。同样,电子科技大学在江西的招生人数近年来也在持续攀升。2022年虽然出人意料地与2021年持平,达到2684个名额,但也比5年前净增近2000个名额,明显高于川大。电子信息、通信等相近专业录取分数线。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目前唯一的两所教育部直属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均为双一流大学。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其计算机全部为A级,明显高于众多985高校。当然,也有特殊的背景。回顾历史,这两所大学在过去有着特殊的背景。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被称为西北军用电讯工程学院。这两所大学代表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也代表着芯片等当前风头正劲的行业。
避免虚构,关注真实,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因为转计算机专业的人太多了,所以近年来很多对转专业持开放态度的美国高校纷纷宣布计算机专业不再接受专业转专业要求。无独有偶,美国敞开大门报告显示,2021学年受疫情影响,赴美留学人数同比下降15%,商科成为降幅最大的专业,同比下降20.70%,远高于计算机专业的13.2%。
师大、军警院校成报考热点
与土木、金融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军警学校的热情,对教师的热情。
疫情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而这其中,最稳定的还是“体制内”。因此,在就业选择上,制度内卷化成为突出现象。在就业困难的带动下,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公务员考试也再次创历史新高,超过200万人次。与此同时,一些与体制内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和学校受到欢迎,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培训和军警学校。
公费师范生意味着毕业就是铁饭碗。换句话说,有自然的手段。虽然面临着从基层到农村学校、6年内不能自由择业等苛刻要求,但仍然吸引了大部分优秀的考生。
在安徽,华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在去年本已高位的基础上再提升55名,达到483名,接近甚至超越985名校。东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在安徽理科的名额分别增加了2391个和1781个。理科专业中,华东师范大学也上升了759位。在安徽,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无论文理科,录取分数线都超过了多所985高校,甚至是当地排名前列的985高校。
回顾近四年的录取分数线,受就业难的影响,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开始攀升。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师范院校普遍受欢迎。事实上,早在2021年高考招生时,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已经陡然攀升,大幅超过部分985高校,并在2022年继续高位攀升。
与此相呼应的是,报名教师资格证的人数也在持续攀升。日前,教育部教师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10年来,教师资格证备案人次从17.2万人次增长1144.2万。
1993年高考期间,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招生计划仍未完成。其背后的原因是当时教师的地位并不高,薪水与其他行业相差甚远。但是今天,教学已经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职业之一。
如图所示,在安徽招生的军警院校无一例外地成绩和排名都在上升。
同样,还有军警学院热。在安徽,几乎所有军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在2021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其中,海军工程大学理科三个专业分别大幅增加了4905个、8739个和10706个名额。安徽分别。
系统内的热量已经达到了顶峰。一位山东朋友告诉我,在高考中,山东有一句“三不孝”的新说法:没有编辑是伟大的。
不上学的幕后花絮
对专业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很多孩子宁愿放弃更好的大学,甚至选择更理想的专业,也不愿去更好的大学。
早批录取中,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所有名校,在部分省市出现了明显下滑,甚至需要征集志愿,即补招,才能完成录取。例如,清华大学未能完成清华大学首批录取的工程物理专业招生计划。北大在部分省市农村特色项目中的低分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专业。这个专业太冷门了,那清北呢?
在江西首批招生中,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一”所高校出现大面积空缺。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已完成一批招生,需要征集志愿的本科专业有1000多个,占招生计划的一半以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发表声明解释说,学校缺乏知名度导致了这一结果。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招生遇到困难的专业,大多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或者说是学校不擅长的专业。有人引用一位脱口秀演员的台词评论这种情况:我在体育大学学习英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不止一所农业大学招收播音主持专业。
在广西,包括“211”高校广西大学在内的一些学校也不得不招募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广西民族大学还有数千名招生计划无法完成。仔细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大部分问题也出在职业上。
2021年高考报考人数1078万人,录取人数1001万人。绝对录取率将超过93%。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人,如果算上归国留学人员,将远超1100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就业目标只有1100万人。
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今天,普通的大学文凭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用人单位更关心你毕业于哪个大学。与此同时,更多的考生和学生开始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这个专业在这个大学有什么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招生难从专科蔓延到本科,甚至“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技术原因之一是少校。同级高校或同校内,招生质量取决于专业。
9月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就业将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对专业的迷恋是有盲点的
家长和学生可以考虑社会现实,结合行业发展情况选择专业,是他们重视未来发展的体现,但有一个逻辑问题:学什么一定要学什么?我必须学习该做什么吗?显然不一定。事实上,学会不该做的事是一种普遍现象。
马云学的是英语,刘强东学的是社会学,还有很多互联网大佬没有学计算机。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一个行业的兴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事情。世界上哪个行业可以长盛不衰,永葆青春?起起落落是常态。寄希望于专业的选择就可以保证生活的稳定,这是不现实的。
90年代初期,能源行业不景气,叠加国企改革。中石油、中石化成了当时大学生绕不开的单位。但十年后,随着能源行业的复兴,中石油、中石化如日中天,成为大家的最爱。10年来,这个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又一次经历了缓慢的衰落,辉煌不再。
同样,在经历了近20年的连续辉煌之后,曾经被大家神话的互联网大公司,从去年开始就进入了缓慢的衰退区间。
很多人喜欢强调选择的重要性,这也是很多人重视专业的重要原因。核心目的还是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条康庄大道,进入一个辉煌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但这是不可能的。回过头来看,唯一能让我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不断的努力,而不是我学到了什么,也不是我进入了什么行业。
“我喜欢什么”也出现了
高考前,百度和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发布了一份相关搜索调查报告。在考生关注的专业中,“心理学”进入前十。
心理学是一个小众专业,就业往往不如人意,但依然有这么高的搜索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一代人的特点,也是兴趣所在:他们可能更喜欢探索自己人生的答案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把生存和工作放在次要位置。
这也是时代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的大力提倡下,一些孩子从小就比较注重个人利益。主要关心的是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这种对自身爱好的重视,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差异如出一辙。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工难,慢就业、慢就业、不就业现象日益突出. 如果没有合适的、喜欢的工作,有些人宁愿宅在家里,甚至安度晚年,也不愿出去打工。这应该引起注意和重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个人意志的充分延伸代表了我们社会和教育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大蛋糕的膨胀会受到遏制,但单纯依靠行业的兴衰势必影响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市场上,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回馈家庭的时间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今年高考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是值得忧虑还是值得欣喜,目前还不能简单下定论。
作者|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