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9 17:20作者:留学世界
芜湖华图(http://wuhu.huatu.com/)提供: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为2017年12月10日,备考要并非一日之事,要日积月累!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剩2天,大家加油哦~
1、(单选题)同类群体影响力是指人们对他人(尤其是类似群体)的行为总会做出某种反应;类似程度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比如对某种良好行为规范大力宣传,往往会成为所谓的“磁心”,吸引人们效仿。
下列做法中不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的是:
A.某地节水办告知那些用水量高的用户,他们的用水量明显高出了周围的邻居
B.某森林公园设置告示牌,告知偷盗林木者将受到高出林木价钱10倍的罚款
C.酒店在房间内放置标语,提醒客人大多数客人都不是每天要更换毛巾
D.老师在墙报上贴小红花,表扬那些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小学生
2、(单选题)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物中的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所以铅的蓄积器官是肺
B.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经人体的上呼吸道和气管吸入人体,并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
C.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会造成神经突触处乙酰胆碱蓄积,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所以神经系统是有机磷酸酯的效应器官
D.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放射性核素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
3、(单选题)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A.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B.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愤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C.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人群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D.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4、(单选题)身份证∶身份
A.执业证∶资格
B.结婚证∶配偶
C.房产证∶房屋
D.毕业证∶学位
5、(单选题)将一个8厘米×8厘米×1厘米的白色长方体木块的外表面涂上黑色颜料,然后将其切成6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用这些小正方体堆成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且使黑色的面向外露的面积要尽量大,问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多少平方厘米是黑色的?
A.88
B.84
C.96
D.92
【参考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2010
【考点】单定义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总会做出某种反应;
2.吸引人们效仿。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用水量高的用户由于看到自己的用水量高于周围邻居,从而效仿邻居,降低用水量,符合定义;
B项,告示牌提示的是偷盗林木的处罚,并未体现“吸引人们效仿”,不符合定义;
C项,客人看到大多数客人不是每天更换毛巾,从而效仿大多数客人,并不每天换毛巾,符合定义;
D项,班里学生看到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学生被表扬,会效仿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2、正确答案是D。
【来源】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2010
【考点】多定义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蓄积器官: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
2.效应器官:毒作用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铅积于人的骨骼中,蓄积器官应是骨骼,错误;
B项,二氧化硫被吸入体内,未体现“毒物在体内蓄积”,因此上呼吸道和气管不是蓄积器官,错误;
C项,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毒作用由口腔和眼睛表现出来,其是效应器官,错误;
D项,放射性核素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3、正确答案是C。
【来源】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2010
【考点】单定义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
2.被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是被告人,乙是被害人,乙正要拿枪射击甲,而甲并不知道,但甲开枪杀死了乙,客观上起到了防卫效果,符合定义;
B项,丙是被告人,甲是被害人,甲准备杀乙,而丙并不知道,但丙开枪杀死了甲,保护了乙的生命,客观上起到了防卫效果,符合定义;
C项,甲受惊吓跌落河沟溺水身亡,并非他人“对其使用了武力”,不符合定义;
D项,乙是被告人,甲是被害人,甲冒充警察,而乙并不知道,但乙将甲打伤后逃离,客观上起到了防卫效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4、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2010
【考点】内涵关系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身份证”是“身份”的证明,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执业证”是执业“资格”的证明,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结婚证”是婚姻关系的证明,并非“配偶”,排除;
C项,“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的证明,并非“房屋”,排除;
D项,“毕业证”是学历的证明,并非“学位”,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纠错】
身份、资格都是一些抽象名词,B项中的“配偶”和C项的“房屋”都是个体名词,结婚证证明的婚姻关系,房产证证明的是房屋所有权;D项中毕业证证明学历,或者学位证证明学位。
【拓展】
房产证: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
学位: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由学位证体现。学位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历: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由毕业证体现。学历分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5、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省部)2016
【考点】几何问题
【解析】
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长方体”、“正方体”、“尽量大”。
第二步,分别从顶点、棱和面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原长方体中,顶点处的小正方体,有4个面被涂色,棱上小正方体的三个相邻面被涂色,剩余小正方体的两个相对面被涂色。
第三步,为了让新正方体黑色的面积“尽量大”,则让小正方体黑色的面尽量外露。原长方体和新正方体的匹配过程如下表。3×4=12第四步,根据“角”位置比原来少4个小正方体,可得缺少黑色面1×4=4个,用原来“面”位置多出的4个小正方体,放置在“角”位置,可看到黑色面有12-4=8个,这样总共会缺少黑色面4×4×6-1×8=88个。由于每个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故正方体黑色面积为4×4×6-1×8=88平方厘米。因此,选择A选项。
更多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http://wuhu.huatu.com/ziliao/
关于本次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和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剩2天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