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更新时间:2024-05-26 07:49作者:留学世界

id_4广告位-870*120 唯一官网:留学PC开头广告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比较文学分为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平行研究:比较诗学类型学、主题学、文类学跨文明研究:异质比较研究异质对话研究、文化探源研究、总体研究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的必须要求:跨越性要求、文学性要求、可比性要求定义: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比较前提(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变异性

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同源性定义: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的文学的文学关系研究,寻求一种有事实联系的同源关系,这种影响的同源关系可以通过直接、具体的材料得以证实。

以同源性为基础的学科: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类同性定义:没有文学影响关系的不同国家文学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或在审美关照下,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以类同性为基础的学科;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异质性与互补性定义: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的从根本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

变异性定义: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针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不足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点

以变异性为基础的学科: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

第二章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

影响研究定义: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以不同国家间以事实联系为依据的文学影响与接受关系为研究对象,注重材料考据和实证分析是其最基本特点。影响研究是把影响的‘经过路线’看做是一个由“起点”(传送者)出发,经过“媒介”(传递者)到“终点”(接受者)的过程,由影响‘经过路线’的三要素

,又产生了誉舆学、媒介学、渊源学。

1、流传学

定义:也叫誉舆学、声誉学,流传学研究一国文学流传到国界之外而产生影响的事实,是从起点开始而对于终点的追寻,以及它所产生的声誉、变动,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并进行实践。

特征:实证性、根源性、历史性(事实材料考证、以放松者为本位、描述流传的历史形态)

主要内容:作家思想与人格精神在国外的流传及其产生的影响;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流传、影响与声誉;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在国外的流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在国外的流传

流传的五种形式:单向流传形态(从个体到个体)、多向流传形态(从个体到群体)、多波次流传形态(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聚合流传形态(从群体到个体)、交叉流传形态(从群体到群体)

2、渊源学

定义: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某些起点不明确的文学现象的域外来源问题。

特征:实证性、溯源性、文本性

主要内容:按渊源方式分:笔述渊源、口传渊源、印象渊源

按渊源关系分:直线渊源、曲线渊源、集体渊源

四种对象:作品与作品之间渊源关系研究;作家与作家之间渊源关系研究;国家与国家文学渊源关系研究;文学思潮的跨国旅行

三种类型:西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学关系研究;东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关系研究;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学渊源关系研究

3、媒介学

定义: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存在的基础上。

特征: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关系:三大特征都是相对的,并且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早期的媒介学研究特别强调实证性,在实证性的基础上才有了流动性)

三个发展阶段:文字媒介阶段、环境媒介研究、电子媒介研究

四种类型的媒介:译本、评论、改编、对话

三种方式:个体方式、团体方式、环境方式

第三章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

创造性叛逆与翻译

1、创造性叛逆出自贝罗尔·埃斯卡皮

创造性叛逆与西方译学界关于翻译的“重写”“改写”理论

类型:

1)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具体表现:个性化翻译(特征是归化、异化);误译与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节译与编译(有意识型叛逆)转译与改编(特殊型创造型叛逆,共同特点都是使原作经受了“两度变形”)

2)接受者即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3)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对比

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环境影响

历史、社会、民族主义

人生体验

行为主体

读者的集体接受

读者的个体行为

文学经典的形成: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够不断地翻译成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能够不断的被世界各国的译者、读者、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

两次翻译:意译与文译

三次误读:译者对原文的误读,即阐释性误读;译者对原文的误读,即创造性误读;读者对译文的误读,即延伸性误读

第四章形象学、接受学、变异学

一、形象学

1、渊源与发展

传统形象学:重在再现者(被注视者)

当代形象学重在注视者,创始人是法国巴柔,第二个代表是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与方法论》

2、定义: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关联之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诠释(描述、想象、幻想、神话、传说等)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异国异族形象(作者笔下)社会集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阐释

3、特点:主体欲望投射性;“他者”与“自我”的互动性;总体研究的跨学科性;变异性

4、研究范围及内容:

注视者

被注视者(他者)

注视者与被注视者的关系:狂热、憎恶和亲善

5、研究方法:

1)文本外部研究(属于文学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性)

包括:社会集体想象物

作家研究

2)文本内部研究

包括:词汇(构成他者形象的最小的原始单位,有普通词汇和特殊词汇:套话);等级关系;故事情节

套话:词汇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该词原指印刷业中的“铅版”其意义引申后,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指称和描写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成俗的个性化词汇eg黑鬼、老毛子

6、性质:

形象所蕴含的是不同民族间“想象的相互诠释”(最根本的特性)

形象兼具“自我”和“他者”的双重蕴含

形象的认知功能处于“再现”和“想象”之间

形象兼具‘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价值功能

形象具有语言的一切特征,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诗学特性

7、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黄祸恐惧与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楚满形象》葛柱录

黄:指亚洲人的肤色特征;祸:透露西方对亚洲人深层心理内容(套话的一种)

周宁《中国异托邦: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他者》

二、变异性

1、理念核心:异质性与可比性

2、含义: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从而探究比较文学变异的规律

中国首先提出变异学的:2005年,曹顺庆《比较文学学》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

3、研究内容

1)跨国变异研究

定义:是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的比较,会涉及一国文化流传到他国所产生的影响

2)跨语际变异研究

关注在翻译过程的变异和语言层面产生的变异

特点:语言的“不可译”性与变异的必然性;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异质性

3)跨文化变异研究

文化过滤

内涵: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三方面的含义:是接受者的文化构成性;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作用机制: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

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作用

4)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文学的他国化: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所化,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判断标准是话语规则是否改变。

话语规则:在特定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下所形成的思辨、阐述和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规则。(中国写意,西方写实)

第五章文学的类型研究

一、主题与主题学

1、主题定义:指在文学研究的领域里,从形象思维到形成文本的过程中,将某些情节、某类人物和某种思想概括升华成种种抽象的认知理念,是文学创作内部的重要元素。

主题就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在文学创作中,主题是作家以特定的思想立场、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对题材、情节和人物加以倾向性的介入后产生的一种高度判断(动态性)

主题学定义: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阐发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究这些异同表现在不同时代或地区形成的过程、规律、特点、成因等。(客观性)

2、主题与主题学关系

联系:在实际研究中二者重合

区别

主题

主题学

考察对象

典型人物的思想内核(着眼点是点,具体作品)

异域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的不同处理(是线或面,多部作品)

侧重点

揭示研究对象的内涵

作者的手段和研究的外部形式

领域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溯源

古希腊的社会功用,中国儒家的诗教观、民众教化作用

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

案例分析:主题研究《唐·璜》

3、主题学研究分类

1)母题研究

定义:文化传统中具有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它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eg生离死别、喜怒哀乐

母题与主题的关系

区别: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单的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

母题是具体的、具有客观性、基本叙事句;主题是抽象的、具有主观性、复杂句式

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是变量

联系:一旦母题有了一定的倾向性,有了褒贬意义,就上升为主题。母题+价值判断=母题

Eg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母题的研究对象:人物母题(典型形象)

有想象型人物典型eg海伦代表的美貌主题;现实型人物主题eg俄狄浦斯是父子相残的母题

意象母题(自然环境)

意象即为表意之象,是人们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呈现的形象,亦即“意中之象”

是对作者运用形象思维在作品创造的感觉或直觉经验的种种重现或回忆eg水火(文化意象)

情境母题(社会环境)

又称“形势”,塑造的是一种经过高度浓缩与抽象以后形成的程式化、类型化的社会环境

2)题材研究

定义:经过理性推敲、选择、提炼,并经过集中、综合、虚构、变形等加工处理过的素材;是比较文学主题学重要的研究范畴

题材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考察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流传演变或是类似的题材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形态的异同eg“大洪水”题材,“灰阑记”

套语研究:套语背后蕴含着特定民族的文化,作用远远超出其表面意思

母题

主题

单位

最小的元意义单位

可以概括为若干个母题类型

功能

存在于创作之前,主要有结构功能

存在创作之后的文体中,传达了某种思想认识

相互联系

多个母题依照一定的序列结构成为一个有机体即题材,大多寄寓题材之中

概括若干个母题类型,为主题学研究提供材料

3)主题研究

定义:是作者以特定的思想立场、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介入题材后的产物。是对母题和题材的取舍、重构以及在特定的语境中诠释出新意义。Eg老鼠嫁女

母题、题材、主题关系:

二、文类学研究

1、定义:

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或相互反照的关系,打破了文类问题的孤立和封闭的局面,它要求研究者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视域中考察各种文类的领域(影响、平行、缺类、文学风研究)、特征、文类划分的标准、文类的流传演变等问题

2、不同文类的研究分类

谢天振分为三类:文学类研究;文学体裁研究;文学风格的研究

分类研究:西方对文类区分(基础文类):戏剧、抒情诗、叙事文学(史诗、长中短篇小说)

中国古代文类分类繁细、标准杂芜

第一次正式提出文类分类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分为四科八类: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最早系统分类是陆机的《文赋》分为十类

3、缺类研究的特殊性

缺类研究颇能突出中国比较文学的特点,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民族或国家里有,而在其他民族或国家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的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等。

Eg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可以不发达》

4、文学风格研究异同

文学风格的角度进行跨文化之间的文学对话

不同的文学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审美心理结构。

一种风格的构成,往往与某些主要因素有关,例如小说的风格,其整体特征是由主人公塑造与情节布局关系构成的。

文学风格比较对话中的任意一方都不应放弃自己的风格系统。

5、中西诗歌比较

1)影响研究

杨宪益的《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性联系》

2)平行研究

传统上区别:诗歌体裁侧重不同,西诗重叙事诗,中诗重抒情

题材上区别:西方牧歌,中方自然山水、平和舒缓

风格上: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简隽胜”eg西诗在爱情中思慕、恋爱;中诗婚后生活,悼亡诗婉约含蓄

中外文类研究应注意问题:文类的混杂性、文类与时代、文类译名问题

文类学的案例分析: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六章比较诗学

一、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1、西方诗学

诗学与文学研究共称,将诗学作为理论和批评研究的替代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布瓦洛的《诗的艺术》,鲍姆嘉通、康德和黑格尔等美学的创造性阐发和理论提升

西方诗学三大基本体系:模仿论、表现论、象征论

2、中国诗学

诗学含义:指《诗经》之学;诗歌创作技巧和批评著述;诗歌的理论;文学理论

中国诗学传统——重表现;中国诗学以感发志意、表现情感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推崇“伦理理论”

二、诗学与比较诗学

诗学泛指一般文学理论,比较诗学是对各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两者关系:

联系: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

区别:

诗学

比较诗学

研究对象

文学实践

不同体系的诗学

研究范围

一个文化内部

跨文化

研究方法

归纳推理

比较研究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比较诗学文学理论比较非文学诗歌比较

3、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针对非西方文学理论失效现象的两种情况

1)理论运用的放大失效,用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

2)逻辑演绎失效,针对理论系统和概念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关系结构问题

失效原因——自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对于同一类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逻辑、分类方法和表述体系,而其所表述的话语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深受自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一旦越过专门的文化传统语境,二者之间连接的文化逻辑链条即刻断裂

失效原因——自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4、中西比较诗学的兴起与发展

1)台港、海外学者

2)中国大陆

初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1904《人间词话》1908鲁迅《摩罗诗力说》1908

发展期:朱光潜《试论》钱钟书《谈艺录》

停滞期

复兴的繁荣期: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的出版为标志;王元志《<文心雕龙>创作论》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

5、中西诗学对话的误区与教训

中国文论的“失语症”

世界四大诗学体系:中国古典诗学;印度诗学,波斯---阿拉伯诗学;西方诗学

基本原则:平等对话意识;“互为本体”的意识;广阔整体的视野

第七章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一、跨学科研究的范畴及学理依据

1、跨学科研究的含义:

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超文学研究”,是强调以文学为中心,以突出文学特征、探讨东西方学规律为指归而进行的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

三个关系

研究方法

材料事实关系

文献学和考据学

美学价值关系

理论与批评

学科交叉关系

科技整合

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与艺术、文学与人文学科、文学与自然科学

2、跨学科研究的学理依据

各种艺术、各门学科往往是相通的,区别只在于把握对象的方式、媒介,侧重点的不同,这便构成了跨学科研究的学历研究

文类混生共存;作者身份混杂;学科交叉融合

3、跨学科研究原则(研究规限)

坚持文学研究本位;坚持系统研究前提

二、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研究比较

文学与艺术

可比性

1)共通性:相同的起源;相同审美理想;相同的精神内核

2)差异性:不同的发展过程、审美趋向、表现形式

3)文学与艺术的互渗

1、文学与音乐

文学与音乐双向互渗;文学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学

2、文学与绘画

区别:文学是语言艺术,而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联系:文学与绘画可以功能互换

文学与绘画可以彼此表现

文学与绘画可以互相阐发

3、文学与影视

诗意性追求文学性表达,成为文学与电影内在契合

第八章总体文学

相关概念: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

民族文学以民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它带有独特的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同质性和原生性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政治地域观念的文学现象

2、总体文学

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上的意义:总体文学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事实为研究客体;第二层面:总体文学是指称诗学或文学理论

定义:是三种以上的国族文学为研究客体,研究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与现象。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与现象,随着空间上的伸展,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共同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

3、世界文学观念上的价值(世界文学三重基本涵义)

1)作为“量”的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学是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史的综合

2)作为“质”的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学是在世界上占有历史地位的、代表人类文学水平的文学。

3)作为“观念”的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学”是我们在进行文学思考和文学研究时所应持有的一种思维背景、一种思想空间、一种价值标准

歌德理想中的世界文学

4、比较诗学与世界文学关系

联系:

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途和桥梁,是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学研究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基础和前提,假如没有“世界文学的眼光”,有了“比较”也并不等于“比较文学”;假如有了“世界文学的眼光”,即使没有直接的“比较”,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比较文学”。强调世界文学的眼光

区别:

1)程度上差别:在时间、空间、质量和感染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差别

2)根本上的差别:比较文学包括了跨学科研究,世界文学不包括;比较文学要求有系统性的比较,世界文学则不必。

比较文学形象学和比较文学知识整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国家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id_6广告位-870*120 唯一官网:liuxueshijie.com

为您推荐

比较好的师范大专(三十所高质量师范院校)

写在前面教师是一个收入稳定且假期长的职业,所以这些年掀起了“教师热”的浪潮。就选择学校而言,尽量采用“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六所加上本省最强师范院校一所”的模式。而中国

2024-05-26 07:10

比较好的国际学校?2024年全球国际学校100强

香港专业教育出版社(HKPEP)教育信息研究院近日重磅发布——《2024HKPEP年全球最具教育竞争力国际学校100强榜单》。去年,HKPEP就发布了业界首份全球国际学校百强榜单,今年是发布

2024-05-26 06:31

比较好的专科学校(就读这10所好学校)

近年来,因为就业大环境不好,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许多人验证了“毕业就失业”这句话。据了解,2022年专科就业率仅为48%,就业率还不到一半。更糟糕的是,上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

2024-05-26 05:57

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校

一名热衷收藏解放军军校校徽的收藏者,希望遇到更多相同爱好的同路者,所有发布校徽均为本人收藏,文字资料为网上搜集个人整理,如有不足和瑕疵,恳请指正。如需转载请私聊,微博同名为

2024-05-26 05:28

武汉高职高专排名(2024年中国综合类高职院校排名)

2024年中国综合类高职院校排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第三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4-05-26 04:59

武汉高职高专学校排名?武汉十大最好的职高排名前十名

想在充满活力的武汉开启你的职业生涯吗?选择一所优秀的职高至关重要。以下是我根据权威信息和数据整理的武汉十大最佳职高排行榜,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请注意,排名仅供

2024-05-26 04:26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
初中
高中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其他
请选择国家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