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30 21:58作者:留学世界
TOP1Amelie写在前面的话
海培在英国拍摄纪录片期间的街头留影,
我喜欢她眼神里的坚毅与自信。
海培是我身边一直坚定地做着最好的自己的职业女性,我欣赏着她的独立、果敢与坚强。生活的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充满着酸甜苦辣,但她始终能够以最大的耐力、智慧与微笑,做着自己最爱的事情。
她是我闺蜜的高中同学,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她们深中的同学会上。彼时,海培刚刚从边疆归来,她只身一人,带着摄像机走中国的边疆,花光所有积蓄,用八个月的时间独立制作完成八集纪录片《边疆问路》,该片在央视播出时大受好评。之后,她默默完成独立纪录片《我们曾为奥运工作》、印度影像游记《天堂·地狱·人间》,然后,海培的足迹走的更远,在纪录片导演的路上,始终坚持着。
如今,海培正在做央视纪录片《丝路梦想》,因为这份工作,她可以世界各地拍摄采访、与同行倾力合作,认识更多朋友及有识之士,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与当下的认知。我看到她在严寒的俄罗斯拍摄,在德国、英国以及欧洲不同的国家与城市之间行走,与经济或者人文领域最牛逼的学者、专家对话,我看到她因为热爱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因为专业而散发出来的自信。
《边疆问路》的工作照。
很多人在为稻粱谋的时候,海培却在践行着自己爱的理想,这是难能可贵的。她说,从来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空想上,而是“在行动中感受着热爱给我带来的能量”。
这是令人敬佩的。
现实与理想往往会打架,但海培却努力将二者平衡到最好。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一帆风顺,但对待挫折时的态度,却是独一无二的,走过生活与工作的风暴,心智成熟之后的女性,更具魅力。
海培如今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陪孩子、做纪录片、带着老妈和孩子旅行以及写文中度过。压力点主要是一出差就是几十天,一进后期又得闭关,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只有完工了可以好好放假,陪孩子。不像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至少在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时比较简单。”
今年5月13日,海培参加英女王90周岁生日庆典。
谈及她眼中的理想生活,海培说:“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能每天对至亲挚爱的人说爱你,有热爱的事业和精神相通的朋友,能拥抱大自然,接近泥土,冥想喜悦与平静,还能时不时旅行看世界。人生首先是不断回归本我,勇于真实而独立的面对与表达,而非人云亦云或被外在太多东西包裹,只有认知自我和内在的能量,在这个时代回归它应有的天赋使命,去实现社会价值,才是得以传承的价值。最终,在回归的过程中让本我的精神层次升华,无形中影响感染更多的正在寻找本我的个体,我想这才真正活出了人生价值。”
在莫斯科航天航空博物馆前拍摄纪录片。
“会有榜样人物吗?”
“生活中,我以能令我感动并共振的精神为榜样,而非具体某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都不是完美的,但某种存于人性中的精神,或超越,或大爱,或具备非凡创造力与影响力,那便是我的榜样。”
海培的书。
她说,最想成为能敏锐觉知,真实精准表达及传递爱与能量的人。
小宇宙强大的海培,会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得更为广阔、自在。
我和海培的心灵对话
采访前英格兰银行行长
Amelie注目:你曾在奥组委工作过三年,奥运会结束之后,你给自己放了很长时间的假期,并且写了一本《边疆问路》的书。我想问的是,这段长假,你给自己设定过时间期限吗?那段时间,算是职业的一个转折期吗?
海培:其实,那不是给自己放长假,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必然会在2008年结束的工作告一段落,新的工作又需要进行一番选择,看上去像一个长假。我想,没有人能给这样一段时间设定期限,职业的转折期也谈不上。因为我自2000年在央视工作开始就是从事电视编导工作,只不过奥运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没有延续性,如同我原本的职业生涯中插进来的一段插曲。
三年的奥组委工作结束后,我有了更多职场拓展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在这个十字路口重新开始。当时很多奥组委老战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结束了,而奥运会并不是总在办,那么接下来做什么,对当时上万名赛后择业的奥组委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样的。
Amelie注目:可以分享下停留的那段时期,你的状态是怎样的?辞职不工作的日子,你悟到了什么?那段时间,有过经济上面的压力吗?
海培: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也并不是辞职,因为奥组委作为临时机构必然会解散。2008年10月,当所有老战友都在忙于面试寻找新工作的时候,我在家里剪了三个月的片子。那时,我把在奥组委工作的三年里一边工作一边拍摄的我身边的同事的素材剪辑成了一部83分钟的纪录片《我们曾为奥运工作》,不同于众多讲述奥运辉煌或者张艺谋、刘翔之类的吸引眼球的奥运名人,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奥运人,他们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带着激情圆了一场百年奥运梦,随后又回到现实和各自的人生轨迹,这是个体人生与奥运盛事交织的命运。由于故事主人公都是我的同事,他们在我的镜头前非常自然真实,所以这其实是我第一部独立纪录片,从那以后,我爱上了这种表达方式。
那段时间,还好吧。有一些积蓄还有几万元赛后安置费,我那时又不拖家带口,所以经济压力不大,倒是不太想再继续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此并不急于进入职场。
在英国拍纪录片的工作照
Amelie注目:从什么时候开始,你非常明确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并且坚定地认为自己会投入未来的时间与精力?
海培:做完了《我们曾为奥运工作》,在奥运老战友内部我们做了一场放映会。影片在大屏幕上放映给五十多人观看,映后一片感动,反响热烈。我觉得自己三个月每日每夜的在编辑机前的创作和表达得到了共鸣,也给自己曾经付出青春的一段岁月留下了珍贵的纪念。那时,我就想继续做纪录片,为下一个作品寻找选题了。
所以说,当更多人在找好工作时,我在找好选题,就像我举着机器在奥运专场招聘会拍摄,很多人奇怪的问我,到底是来投简历的,还是来拍简历的。显然,我那时全情投入在记录下个体人生在奥运会后如何找工作,而非关注自己怎么找工作。所以,应该说没有具体的时间明确事业方向,我一直跟着心走,在行动中感受着热爱给我带来的能量,和一切努力给我带来的精神回报与快乐,不知不觉,就已经在这个事业方向上了,而没有太多的空想。我想我不是坚定的认为,而是坚定的去做,三个月中每天剪辑18小时,并且没人给我工资,这大概可以说明自己的坚定吧。
Amelie注目:谈谈你在职场上最迷茫最焦灼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有过秩序混乱失控的时候吗?最后是如何突出重围找到自己的?
海培:其实是在进入奥组委工作一年后。我发现办公室写公文的工作我不喜欢。刚进奥组委,我在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写方案书,写了一百多页,之后我们开始细化,落实。研究性、创造性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就是繁琐的组织工作。我越来越不适应,想离开。但是我签了三年的工作合同,走不了。那时,最迷茫。后来,我接受了走不了的现实,自我激励,要把奥运会完整的办完,不留遗憾,同时拿起了自己的摄像机,拍摄纪录片帮我走过了迷茫,真正让我突出重围,因为做纪录片让我成为我自己,表达我内心一直追求的真、善、美。
Amelie注目: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经济上的自由?或者坚定的情感上的支撑(父母、孩子、另一半)?或者别的?
海培:安全感其实来自自我的觉知和心灵成长上不断的走向圆融。
Amelie注目:到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工作,在日常工作完成之后,你一般都会逛哪些地方?兴奋点会在哪里?
海培:看场话剧或者音乐剧,了解当地现在的文青们正在关注什么思考什么。也逛街,买一些婴幼用品和有设计感质感的服装。
Amelie注目:脆弱的时候,都会做什么?谈谈你的妈妈,她是怎样持续不断地带给你强大的支持的?而你自己在最无助的时候,是如何给自己带来内在的力量的?负面情绪抵达的时候,你如何镇定地消解的?
海培:那就哭一哭吧:)
我的妈妈,她是我精神上的伙伴,她是那种不因所谓的社会风尚或家族荣耀为出发点来要求我,而是以真实的母爱给我后盾与理解的妈妈。
我不会让自己陷入“无助”的情绪里,任何困难来临,首先想到的是独立面对它,不麻烦任何人。
负面情绪人皆有之,适当发泄后就往宽容方面想,看情绪的源头是什么,就看开它,只要向着“宽容”与“爱”,也就消解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Amelie注目:谈谈你看的书、电影、听的音乐。
海培:喜欢哲学、诗歌、生命学、历史方面的书籍。
电影最近刚看过讲霍金爱情故事的《万物理论》、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超爱《了不起的盖茨比》、《肖申克的救赎》。喜欢听电影原声、古典及世界Newage音乐。
Amelie注目:你自己是如何定义成功、幸福这样的字眼的?
海培:成功在我的字典里并不是表面光鲜的地位、财富或胜败输赢,它是一个人的内在修为,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自然而然的匹配了自己每个人生阶段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幸福是持续的人生丰满度与内心喜悦。
海培与儿子。
Amelie注目:作为职业女性,你希望自己给儿子做的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如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会有内疚感吗?如何对抗这种“抱歉”之感?
海培:的确,我也常有职业女性平衡事业家庭的困惑与思考。但现代社会赋予了女性作为人同样贡献于时代的使命与发挥才能的机会。我个人希望给儿子做的最好的榜样就是以独立、奋斗、温柔的坚定与开拓的视野来正面影响他。
当然会有内疚感。首先一有时间就陪伴,尤其是注重陪伴的质量。其次是调整自己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Amelie注目:对时间有恐慌吗?怕老吗?设想过55岁之后的自己的生活和状态吗?
海培:偶尔会想,但不至于到恐慌的程度。自从有了儿子,好像就不那么怕老了。没有设想过55岁之后,好像没时间想,当下就足够我全身心投入了。
Amelie注目:对爱情与婚姻有执念吗?
海培:现在没有了,看明也看开了很多东西,但心是鲜活的,随时为值得珍惜的爱而付出。
Amelie注目:你找到真正的自己了吗?或者说,目前,你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海培:我越来越按真正的自己活,想要的生活需要毫不松懈地努力和奋斗方能保持或不断开创。
海培导演微电影《色彩日记》的工作照,女主角是江疏影。
羽舒,独立制片人/导演,星博时代国际文化传媒的创办人/艺术总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留法传媒硕士。曾任中央电视台海外编辑部编导,多次获央视优秀节目及优秀撰稿奖。
2008年,羽舒导演走上独立纪录片道路,代表作品包括《我们曾为奥运工作》以及八集电视纪录片《边疆问路》(由人大出版社出版)。2011年,由德国和丹麦纪录片机构组织的“CrossingBordersbetweenAsiaandEurope”国际纪录片导演交流计划在全球100多位导演中征选了15位,羽舒导演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代表,参加了德国莱比锡电影节和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纪录片市场培训及竞标。
文章分享结束,海培和做纪录片让我成为自己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