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6 04:19作者:留学世界
来源:阳泉日报
12月6日至8日,在第五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并签约成为阿里巴巴电商设计平台“室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涉及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物联网、工业4.0设计、创新创业等领域,有1100余所高校、150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在如此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奖并签约,对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而言是一次殊荣;更为重要的是,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注重参赛作品的落地和产业化,旨在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促进高校人才就业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及项目落地,助力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竞赛目的,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
一座城市的崛起,会改变一个经济区域的格局;一座大学的崛起,同样会改变一座城市。创办35年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70%以上的应用学科和专业与阳泉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耦合,为阳泉注入了强劲动能;而阳泉市作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成长的地方,也为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莫大依托、丰富养分和巨大支持。
一所为城市而生的院校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84年成立的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
上世纪80年代,阳泉市凭借煤炭资源优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被誉为“小上海”。为适应阳泉这个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的建设需要,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应时成立。
在桃南东街77号的小院里,一栋朝南和朝西的连体四层楼,一个餐厅,一个篮球架,32名教职工、82名学子,就是它的起点。从开始时仅有采煤工程和矿业机械两个专业,到之后增设煤矿企业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无不是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986年,鉴于阳泉市人口已达百万以上,煤炭、化工工业等占绝对优势,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更名为阳泉煤炭专科学校。一年后,培养出第一批共77名毕业生,分配到盂县、平定等地,为煤炭行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进入21世纪,为实现学校快速发展,2001年,阳泉煤炭专科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商定联合办本科教育,阳泉煤炭专科学校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并招收本科生。2013年,经教育部研究同意在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基础上筹建独立本科——阳泉工程学院,筹建期为一年。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至此,阳泉结束了无本科院校的历史。
在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做强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重点专业,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成为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专业成为山西省特色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等;同时,对接智能物联产业人才需求,先后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仔细研究这些专业,就会发现其正是阳泉市乃至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
可以说,已拥有13个教学系部28个本科专业、13000余名在校生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她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这座城市的需求息息相关。
校地合作共唱发展“大戏”
9月19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迎来了建校35周年校庆纪念日。当日,1万余名师生、校友共同见证一所高校的历史与今天,共话一座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在校庆典礼上,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韩保清深情地说:“南门广场的碑记,再次展现了学院初建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南门广场的碑记中,一字一句记录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付出。包括在阳煤集团的援助下,启动了新图书馆建设工程;在开发区的援助下,完成了学校南大门、校前区广场的建设工程;在盂县政府的援助下,完成了东体育场续建工程;在平定县政府的援助下,启动了停工6年的体育馆续建工程;在郊区政府的援建下,修建了近500米长的学院围墙;在南煤集团的援助下,完成了1号实验楼改造工程等。
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其成长轨迹中总闪耀着大学的光芒。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库、技术库、人才库,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秉承“联系区域经济更紧密、体现区域特色更鲜明、服务区域经济更直接”的办学特色,培育了材料工程、药物化学、生态治理恢复、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四个协同创新团队,先后承接了开发区管委会关于百度云计算发展研究、百度云计算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研究、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融合性研究、狮脑山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阳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研究、阳煤三矿国家工业遗产申报与咨询等项目。
在加强与地方的科技创新协作、推动特色产业升级改造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阳泉市辖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11家企业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占全部高新企业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耐火材料、陶瓷材料、建筑材料和新兴碳材料方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从区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升级的需要出发,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首批支持学科;与莹玉陶瓷、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长青石油压裂支撑剂有限公司等合作“新型高档陶瓷耐火材料开发与示范项目”“煤层气催化裂解零排放制备纳米碳材料及其推广应用”“煤矸石制备煤层气井用压裂支撑剂的研发”等科研专项。
在校企合作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把与同处一市的国有大型企业——阳煤集团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点,合作共建了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挂牌成立“阳煤集团院士工作站”“阳煤集团博士后工作站”“阳煤集团镁铝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对接矿井灾害监控预警、工作面智能化系统集成升级和关键技术、面向煤炭精准开采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煤机再生制造研究、矿井除尘等“精准开采”项目计划。
传承“煤炭精神”
引领城市前行
读一所大学,爱上一座城。
35年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特色专业供不应求。
“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是,学院培养的各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骨干,目前,山西109个产煤县的煤炭副县长中近20%是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生。从工作单位的评价看,共同特点是‘留得住、吃得苦、用得上、干得好’。”学院招生办主任郝天明说。
党委书记韩保清曾总结道,这是一种“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的“煤炭精神”。
煤炭,以光和热驱动着现代文明的滚滚车轮,也见证着一代代山西工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澎湃激情。
在校庆仪式上,许多学生向师兄姚武江投来崇敬的目光。
这位不善言谈的全国人大代表是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07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阳煤集团一矿机电工区机电队工作,承担井下电气设备维修、供电设计工作。在工作中,他坚持不断学习机电专业知识,钻研全新技术,总结摸索实践技巧与技能,先后完成了“活字镂空模块”“皮带运料急停装置”“捞车器闭锁装置”“保护节点易烧改进”“快速栅栏”等10项技术改造,每年为单位节约数万元的经济成本,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姚武江是数万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而一代代山西工院人传承的“煤炭精神”,正引领着学子在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全国比赛中突破自我,屡获佳绩;引领着年轻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成为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
校地融合,同频共振。依托阳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本形成以产学研平台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团队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渠道的社会服务体系,正以铿锵的步伐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发展之路。
阳泉煤专和山西工院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