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3 11:40:28作者:51data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在哪里?最近有一个新的理论,使得这个本应被识别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浮出水面。在我看来,厘清网络文学的起点,不仅是追溯一种真相,更是为中国网络文学找到一个时空坐标。
为了确立文学实践与概念逻辑一致性的历史合法性,使这种文学的“起源”和“归宿”在概念建构时能够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长期以来,网络文学圈的惯例一直将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这是基于2008年的一个重要事件——“网络文学十年盘点”。
这项活动得到了20多家文学期刊和许多媒体的积极响应,如《人民文学》《中国作家》0,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人们默认1998年为中国网络文学年。
这种认可也基于两个标志性事件:中国第一个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班淑侠”于1998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收获》也诞生于1998年。
这种通过文学亮点事件来确定网络文学起始年份的观点可以称为“事件起源论”
另一种新兴观点是邵和季提出的“论坛起源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20年11月6日《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
成立于1996年8月的金庸客栈及其“论坛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原因是网络文学的起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的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
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网民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味社区”性质,具有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
被称为“在线《文艺报》”的“班淑霞”仍然遵循着投稿、审稿和编辑的传统文学路径。
它不是网络文学的起点;然而,蔡的《收获》(1998年)晚于罗森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7年),将其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更不符合实际,毫无根据。
因此提出:“金庸客栈为什么要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按照重要性排序,首先,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兴趣社区的发展聚集了文学力量。
他在类型小说的发展方向上颇有建树,积蓄能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早期自由精神的代表。"
应该说,“论坛起源论”从文学网站的功能和网络文学的文化背景出发锚定了出发点,这与传统的“事件起源论”相比是一大进步。但如果抛开其他附加因素,回归“起点”的初衷;或者说,
如果我们承认网络文学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学,那么我们只能回到这种文学的原始场景,选择“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即如上文所述的“用事实回溯的方法,而不是概念演绎”,
我们会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中国的(中文)网络文学于1991年在美国诞生,直到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后才跨越网络空间挺进中国,并扩展成一个壮观的中国网络世界。
基于这一可验证的时空节点,是否可以说这一“网生起源论”更具历史真实性和逻辑合理性?
网络文学因网络而生,“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技术基础,二是文学体系。前者为网络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媒介载体和传播平台支持,后者使网络文学形成了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分配模式。
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中国网络文学最早具备这两个要素。电脑和互联网都诞生于美国。1991年,伯纳斯李开发的万维网商业化。
消除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平权框架下信息共享和多点互动的技术障碍,使下行的文学话语权消解了传统文学圈,实现了“人人皆可创作”的新文学体系。这场被内格罗蓬特称为“划时代分水岭”的媒体革命,
唤醒文学网络化努力,推动文学与网络“联姻”,文学有了实现“线上生活”登上历史舞台的技术和制度基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4月5日,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在线电子出版物《风姿物语》在美国成立。虽然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网络出版物,但它是世界上中国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花园。
《华夏文摘》发表在创刊号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文原创网络散文。《太阳纵队传说》发表于《华夏文摘》年4月16日第三期,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网络原创散文;《不愿做儿皇帝》 4月26日,第四期舒婷的《华夏文摘》是第一首在网络上发表的诗歌,期刊发表了《读杂志时的寂寞》。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文网络文学评论;《文如其人》发表于11月1日第31期《华夏文摘》,以拟人的方式描写了一场老鼠聚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文原创网络小说。
如果我们承认《鼠类文明》是一个可以发表文学作品的网络花园,并且这些作品属于网络文学,那么很明显,它们都出现在《榕树下》和《金庸客栈》之前。
也比《华夏文摘》和《风姿物语》早了好几年!有鉴于此,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论”只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
当然,这个定义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对出生地的怀疑。最早的网络文学出现在美国,而不是中国。可以算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吗?事实上,只要网络上的原创文学作品是用中文表达的(在海外称为“中文”),
并在中文网络平台上发布(无论是网络出版物、网站、论坛还是个人主页)。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来说,关心它出生在哪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网络文学的识别只是语言上的不同,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世界上母语为汉语的网络文学都可以算是美国网络文学,更何况诞生于华北的网络文学原本就是中国学生写的。另一个疑问是,本文提到的网络文学的诞生需要其自身的“新动力机制”和自由的文化品格。
也就是说,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论坛模式具有“网络基因、去中心化、网民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的特点,从而成为网民群聚的“趣味社区”和精神家园。这些元素无疑是网络文学生产和文学网站最具文化价值的功能范式。
它是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诞生之初。换句话说,它们只是网络文学出现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没有他们,网络文学可能会不成熟、不完整,但不会影响网络文学的诞生。
没有一个新事物一出现就成熟且功能齐全。
例如,美国大卫传播、布法罗人、未名文心社、加拿大友谊传播、风华园、红河谷、窗口、太阳升起、德国真理、英国利兹传播、瑞典北极光、丹麦美人鱼、荷兰郁金香等
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面加入互联网后,世界上的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回归故土。次年8月,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论坛启动,“北邮论坛”、“天涯社区”、“猫扑”等一批文化(文学)论坛迅速涌现。
榕树下、青云书院、茶香、中文在线、魔剑书盟、起点、晋江文学城、潇湘书院、龙之天空、金色书屋、白鹿书院、博库.在千禧年前后形成了第一波“文清风格”的网络文学。
2003年首发商业模式的确立刺激了类型小说的爆发式增长,文化资本的大规模介入造就了盛大文学、阅文集团这样的超级平台,催生了全球三家独一无二的网络文学上市公司(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阅文集团)。
并不断跨越文学边界以IP赋能进入影视、游戏、动漫、出版、演艺、及周边领域,实现市场发行的全媒体、多版权运营直至传播半径扩大,让来自海外的网络文学带着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开启“出海”之旅。
开创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
现在,当我们回溯中国网络文学“生于北美生于本土走向世界”的成长线时,用网络生活起源理论锚定其起点,不仅是为了澄清一个事实,也是为了通过坚持将诞生放在前面来为网络文学争取一些荣耀,而是为了找到正确的历史起源。
知道中国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和“向哪里去”,明确这个文学的根和主线,自觉以史为鉴,让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行稳致远。
内容来源:《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2021年2月26日第2版。
来源: 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