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6 22:24:18作者:51data
#暑期创作大赛#阅读本文前,点击右上角“关注”,不仅方便大家讨论分享,还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大家的支持!“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国外粮食行业垄断现象屡有出现。
尤其是美国,正试图控制全球大部分粮食供应,并试图操纵全球粮食股价。相应地,世界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粮食短缺。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即将到来。”即便如此,
中国的粮食安全并没有受到影响,那么中国究竟打出了什么样的法宝,让任何国家都无法撼动“中国饭碗”呢?
四大谷物垄断者垄断了全球谷物市场,即:法国的ADM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和路易达孚公司。它们也被称为四大谷物巨头,缩写为“ABCD”。
全球大部分食品贸易都与其密切相关。那么,这四大粮商到底有多厉害呢?
目前,四大粮商占全球粮食贸易的80%。虽然我们很少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但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大,辐射范围也极其广泛。
AD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制造公司。据报道,ADM在世界各地拥有13000节火车车厢和至少12000辆集装箱卡车,这便于他们将谷物运输到各个国家进行销售。
况且ADM的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不知道的是,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大多数品牌都是由ADM公司供应的。
例如,金龙鱼、胡姬花和金威等品牌经常被中国人误认为是国产产品,但其背后的谷物供应商是美国ADM公司。
除了ADM公司之外,美国的Bunge公司也是其中的有力代表。
作为世界粮商的元老,邦吉公司成立于181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作为全球领先的油籽加工商和南美农业市场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其年营业收入高达200多亿美元。
嘉吉作为西方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业务遍及68个国家。它是一家集农业、工业、食品等领域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每年的利润都在不断打破现有记录。
路易达孚成立于19世纪中期,总部位于法国。其业务范围覆盖欧洲、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每年为世界各地区提供约8000万吨农产品。它是法国最大的谷物生产商。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四大粮商在全球粮食市场上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用什么利器实现了对其他国家的垄断?
四大粮商的“致命手段”四大粮商发行“国富”的谣言一直存在。所谓“无风不起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嘉吉公司通过倒卖粮食做大做强,虽然当时嘉吉还不是一家大企业。
然而,由于在战争中发了大财,这家公司几次被从困境中拯救出来。
事实上,嘉吉并不是唯一一家通过这种方式发财的公司。其他三家公司都在全球危机下操纵了市场。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四大粮商的“致命手段”首先在于低价买粮形成垄断,高价卖粮赚取差价。
其次,通过压制农民种植所需的原料,将所有农业原料供应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源头上形成垄断。
当然,在此期间,美国政府肯定会“火上浇油”。
此外,四大粮商还通过控制运粮速度来垄断市场。
例如,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一艘从乌克兰出发的采购船本应在规定时间抵达法国巴黎的一个港口,但大使馆宣称该船无法按时抵达,具体原因不愿透露。
事实上,为了增加利润,粮商会尽可能地延长运输时间,并将责任转嫁给冲突方的国家,自己则置身事外。通过赚“战争钱”获得利益正在使人们看到粮商的丑恶嘴脸。
既然四大粮商有如此强烈的控制全球粮食市场的欲望,为什么他们不能长期动摇中国人的饭碗?
第一个法宝,——,手握耕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仅2021年,我国粮食年产量就达到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470公斤。
即使在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也稳步实现了粮食丰收,并继续将粮食安全视为重中之重。
中国之所以能摆脱对四大粮商的依赖,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粮食,就是因为——“守住了耕地的最后一道红线”。据统计,中国的耕地数量在短短十年内平均减少了1100万亩。到2023年,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18亿亩。所谓耕地最后红线,是指18亿亩耕地要保障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的耕地在南方严重减少,许多优质耕地已经严重流失。在我们保持耕地数量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保持耕地的质量。
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问题是保住“中国饭碗”的问题。随着中国区域地形的差异,耕地的发展并不均衡,许多土壤由于气候变化和监管不力而成为坏土,这极大地造成了粮食损失。通过守住“最后一英里”,
只有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不良农田改造成城市田亮,并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才能把中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二个法宝,——,技术创新,是中储粮集团,中国拿出的第二个法宝。
那么,中储粮到底神圣在哪里,为什么能牢牢端住我们的粮食饭碗?
中储粮作为我国粮食行业的“老大哥”,涉及粮食仓储、加工、贸易等多个领域,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和维护粮食市场安全的重要使命。
不得不说,中储粮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得非常冷静。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储粮紧急安排63万吨储备粮油供应灾区,为保障灾区群众粮食供应,中储粮及时向灾区送去5750吨中央储备油和3000吨大米。
为了摆脱四大粮商的威胁,中储粮作为排头兵,率先做出了——项创新作为核心法宝。
创新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特别是在粮食生产领域,各国都存在消费率极高的现象。然而,作为一家创新型的中储粮集团,会被轻易难倒吗?
据介绍,中储粮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98%,综合仓储损失率未达到1%。
中储粮成都研究院工作人员欣喜地介绍,现在的粮仓可以“手无灰、嘴无灰”,在粮食进出口工作中实现了技术创新。
包括“数字储粮”“智能检测”在内的多种高新储备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让中国无数人感到:“良心企业是放心的!”
对于热爱创新的节粮人来说,“科技藏粮”这个重要命题一点都不陌生。为了解决国际粮食垄断的“瓶颈”问题,一代又一代的节粮人把青春献给了粮仓。
2022年,国内首座高架粮膜仓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考察组成员说,“目前粮食的储存条件远比煤炭的储存环境严格。以气膜煤仓为例研究气膜粮仓,需要很大的变革和创新。”
那么,这个空中气膜仓库有多厉害呢?据介绍,这样的气膜仓库可储存7500吨粮食,其气密性是一般粮仓的5至8倍。单仓储粮可保证7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经过了几年的技术研究,中国储粮人深耕于中国大地,终于实现了“绿色储粮”技术的突破,克服了国际粮仓“卡脖子”难题,并获得了一项世界级首创技术,稳稳地守住了中国的大国粮仓。
总结四大粮仓作为世界粮食供应的“粮食巨头”,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垄断危机一直存在。我国之所以能守住大国粮仓,彻底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在于我们不断地落实“藏粮于技”的理念,实现技术创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不断向着农业科技化的方向前进,永远将中国饭碗牢牢守住。